近视防控的普遍误区

      当下,许多家长缺乏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相关知识,认为“近视不是病,长大后做个手术就没事”,以为“近视主要原因是遗传”。更有甚者误信“近视可以治愈”的虚假广告。事实上,近视危害远比想象地多,高度近视甚至会致盲。除了遗传因素,近视更多是受环境因素所致——由此可见,防控措施的正确运营十分关键,尤其是在低龄阶段。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近视体征,或在学校近视普查中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通过专业检测和咨询交流,为孩子找到适合的近视矫正方式或防控途径。

     还有不少人误以为做了“近视激光手术”就是治好了近视,其实不然。近视激光手术是通过切削角膜将近视度数降低或消除,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把矫正眼镜做到了角膜上,但此刻近视所造成的眼底视网膜以及玻璃体的改变以及病变风险依然存在,因此高度近视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病变风险并没有因此减少,须高度重视。

     一场疫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长时间的在线教育也让“小眼镜”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学习与近视防护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如何科学用眼,既保证学习时间,又能有效控制近视的发生?研究发现,近视的发生和近距离、超负荷的用眼,特别是长时间阅读和使用电子产品密切相关。比如,连续超过2小时阅读者近视发生概率要增加1.5倍,同样时间阅读距离少于30厘米者近视发生概率增加2.5倍;视频阅读时间大于2小时/天,近视风险将提高1.65倍。所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确实会加重用眼负担,孩子在学习时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首先,学习写字时要端正坐姿,遵循“一拳,一尺,一寸”的原则,即胸口距离桌面一拳距离,双眼距离书本一尺(约33cm)距离,写字时食指距离笔尖一寸的距离。其次,要严格控制电子视屏的使用。不得不使用时,尽量选择大的视屏,并熟记“20-20-20”原则——即看20分钟,眺望20英尺(6米)20秒,放松眼睛的晶体,改善其调节功能。此外,还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要盲目补课;要增加户外活动,每天要保持2小时以上,以抵抗近距离阅读的近视风险。

创建时间:2022-03-16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