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宅”,很容易近视!看不清了,需要马上配镜吗?
01、别等到会看视力表才验视力
事实上,孩子在出生之后,视力仍然是在不断发育的。1岁时大约视力表0.2的水平、2岁时0.4、3岁时0.6……5岁左右达到1.0;屈光状态是从远视-正视-近视发展的,正常孩子出生时是远视状态,6岁的孩子很多接近正视。
刚出生的宝宝,建议进行先天性白内障筛查,发现后立即手术可避免视力受到影响,如果是早产儿,必须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筛查,防止眼底疾病引起失明。假如有遗传性家族疾病,也应该在出生后就进行检查。
一两岁的孩子,较常见的视力问题是斜视。3岁~6岁,高度远视的危害较大,可能会引起调节性的内斜视。7岁以后最常见的视力问题是近视。7岁以前的孩子近视发生率只有1%~5%,但15岁以后,城市青少年近80%患近视。小学到中学,需特别防范近视的发生。
眼科专家建议,一般孩子1岁起每年都要做一次视力检查。如今的医疗手段可以准确发现孩子的眼病,不需要等到孩子会表达、会看视力表才做,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干预眼部问题。
02、6岁前已“正视” 慎玩电子产品
现在幼儿园用电视教学已不新鲜,手机、平板电脑也成为不少家庭里的“哄娃神器”,但孩子这么早接触电子产品不会有问题吗?
从本质来讲,近距离用眼的时间是一种资源。也许有人偏多有人偏少,但都是有限的。因此,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作为现代人,必须适应现代人的生活,电子设备给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这个趋势已无法改变。如果担心孩子会过早消耗掉“近距离用眼”资源,应该带孩子做个检查了解目前的视力情况。
一定量的远视,是抵抗近视的防护堤坝。高度远视基本不会发生近视,可以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福利;中度远视,发生近视的机会也较小。但如果孩子还没到6岁就已经是正视,甚至接近近视,说明远视储备已经差不多耗完,这样的孩子就要少玩或者干脆不玩电子产品。
03、太“宅”会诱发近视
近视的成因非常复杂,其中太“宅”也是引发近视的原因之一。
除远视储备之外,自然光对眼睛的刺激也是预防近视的一个重要堤坝。每天增加户外活动一小时,会比没有户外活动的孩子近视率大大减少。
不过,对已经近视的孩子,户外活动控制近视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家长们要注意,别等到近视发生了才让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而且必须要注意的是,自然光不等于阳光,在阳光直射下阅读是会伤眼的。
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能防止近视的出现及加深,具体来说就是“3个1”:指离笔尖1寸、胸离桌子1拳、书离眼睛1尺。看电视的安全距离则是电视对角线的3倍。
此外,阅读灯最好可以调节亮度,根据阅读物材质的不同进行调整;利用课间做眼保健操等,都会对近视防控起到积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LED灯灯光中蓝光成分较多,而相对于其他波长光线,蓝光主要被视网膜吸收,对视网膜有影响,因此要避免没有特殊处理的LED灯作为台灯。
做到以上几点后,饮食上可以适量补充蛋黄、玉米、蓝莓、黄色和红色水果,对眼睛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04、近视是否要配镜 取决于用眼需求
在生活中,家长如果注意到孩子看电视时眯眼、侧头,或看远处物体的细节辨别不清,如看不清公交车号码、建筑物上的广告字体,或孩子自己说视力下降,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
近视多少度要配镜呢?这个问题与孩子的年龄是有关系的,要考虑到学习和生活的需求。1岁孩子主要是近距离用眼,可能一两百度都不需配镜;学龄期儿童视力稍低于正常、不影响学习时,也可以不配镜,但如果看不清黑板了,则应该配镜了。